添加烟酸对泌乳中期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孙国君 沙磊
克拉玛依市绿成公司奶牛场 阿玲 陆良 李明强
烟酸又名尼克酸,属B族维生素,是两个重要辅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甘酸(NAD)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的成分,在动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传统理论认为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可以合成足量的烟酸来满足其代谢和生产需要,而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在高产奶牛13粮中添加一定量的烟酸可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2.3% ~11.7%)和乳脂率(2.0% ~13.7%),且对奶牛酮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然而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奶牛妊娠后期和泌乳早期阶段,此后继续添喂烟酸是否能取得同样效果,还未见有关研究报道。本试验旨在通过对奶牛在泌乳中期补加烟酸,测定奶牛产奶量、乳脂率的变化,观察其应用效果,从而为奶牛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牛选择与分组试验在克拉玛依市绿成公司奶牛场进行,选择体重、胎次、泌乳月、产奶量及生理状况相近且处于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12头,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每组4头,试验牛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试验牛基本情况
头数 体重(Icg) 胎次 泌乳月 产奶量(Icg) 乳脂率(%)
对照组 4 571。6 5.25 4.2 22.57 3.11
试l组 4 568.3 5.00 4.3 23.25 3.07
试2组 4 576.4 5.15 4.2 23.63 3.13
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和试验2组在基础日粮中每牛每日分别添加烟酸3g和6g,烟酸在奶牛精料补充料中混合均匀后饲喂。试验期4o d,其中预试期5 d,正试期35 d。烟酸购自石河子大学饲料添加剂厂,含量98% 。
1.2 饲养管理试验牛均为舍饲饲养,在同一牛舍内由专人负责饲养管理。每天饲喂2次,挤奶2次,自由活动,供给充足清洁饮水,其他管理措施按该场常规方法进行。
1.3 试验El粮基础13粮组成为:奶牛精料补充料按奶料比约3:1的比例供给;每头每天饲喂玉米青贮20kg、啤酒糟4kg、芦苇干草2kg。精料补充料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2。
表2 精料补充料组成及营养水平
含量 含量
原料组成
玉米(%) 57.0 大豆粕(%) 2.0
麸皮(%) 10.0 棉籽粕(%) 10.5
向日葵粕(%) 14.0 磷酸氢钙(%)1.5
石粉(%) 2.0 食盐(%) 1.0
矿物质添加剂(%) 1.0 小苏打(%) 1.0
营养水平
NND 2.07 产奶净能(MJ/kg)6.49
粗蛋白质(%) 15.83 钙(%) 1.09
磷(%) 0.58 粗纤维(%) 5.17
1.4 测定指标 产奶量、乳脂率、精料消耗量。产奶量每隔5 d测定一次,同时在试验开始及结束后对奶牛乳、尿中的酮体含量进行检测。
1.5 数据统计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A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烟酸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试验期内产奶量、乳脂率及奶料比(产奶量/精料)见表3
表3 烟酸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日均产奶量(kg) 乳脂率(%) 标准乳 (kg) 奶料比
对照组 21.84 3.14 19.02 2.73:1
试1组 22.27 3.12 19.33 2.78:1
试2组 23.14 3.17 20.26 2.89:1
由表3可见,在35 d试验期内,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日标准乳平均产量分别为19.02、19.33 20.26 kg,试验1组和试验2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63%、6.52% ,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乳脂率分别为3.14%、3.12%、3.17%,奶料比分别为2.73:I、2.78:I、2.89:1,各组间乳脂率、奶料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
2.2 酮体检验根据奶牛乳、尿中的酮体与亚硝基铁氰化钠在碱性环境中呈红色的原理,在试验前后对试验牛乳、尿中的酮体进行检验,被测样品均呈阴性。
3 结论与讨论
3.1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泌乳中期奶牛日粮中添加烟酸对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及奶料比均无显著影响。而据有关报道,在奶牛产后120 d内,每日饲喂烟酸6g,可使产奶量提高II.9% ,因此在泌乳中期给奶牛添喂烟酸其效果远不如泌乳早期。其原因可能是奶牛在泌乳早期常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奶牛分娩后由于采食量下降、日粮组成改变及由此引起的瘤胃微生物群体改变等因导致日粮中供应的和瘤胃微生物合成的烟酸减少,造成奶牛所需烟酸缺乏;而在泌乳中期,奶牛瘤胃微生物群体稳定,泌乳量逐渐下降,奶牛依靠饲料和自身合成的烟酸可满足代谢和生产的需要,因而在奶牛泌乳早期添加烟酸的效果显著高于泌乳中期。所以给奶牛添加烟酸要考虑产奶量泌乳阶段及饲料条件等因素,不应盲目添加。
3.2 本试验由于条件所限,未能进行整个泌乳期的全程试验,试验期较短,继续延长试验期或增加烟酸喂量,效果如何,尚需作进一步试验研究。
经测定,所有饲料的脲酶活性均在0.07~0.38之间波动,低于国家饲料卫生标准(O.40),CPWD的脲酶活性低于M,EPWD的脲酶活性低于CPWD和M,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调质、膨胀、制粒等加工工艺对脲酶都有一定的灭活作用,经这些工艺处理的饲料将有利于植物性蛋白质的消化和利用。
3.3不同加工工艺对饲料一些物理特性的影响见表8
表8 不同加工工艺对饲料一些物理特性的影响
日粮 硬度 分化率(%) 淀粉糊化度
M 100 10.2±1.5
CPWD 14.8±2.15 14.2±1.02 33±2.6
EPWD 19.5±1.99 10.2±0.05 48±9.4
注:同列肩注不同表,下差异显著,p<0.05;大写字母不同表不差异极显著,p<0 01:
从表8可看出,EPWD的硬度比CPWD的硬度大4.7牛顿,差异显著。CPWD的粉化率是14.2%,EPWD的粉化率是1O.2%,CPWD粉化率比EPWD大4个百分点。这说明经膨胀工艺加工的饲料其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即硬度和牢固度(用粉化率来表示)增加。
3.4 不同加工工艺对饲料淀粉糊化度的影响见表8。从表8可看出,M的淀粉糊化度为1O.2%,CPWD的淀粉糊化度是33%,EPWD的淀粉糊化度是48% ,M与CPWD、M与EPWD、CPWD与EPWD相比差异极显著。表明调质、膨胀等加工工艺能增强淀粉的糊化度,将有利于淀粉的消化吸收。
4 讨论
4.1 粉料通过普通制粒或膨胀制粒,粗纤维含量有降低饲料中粗纤维含量和提高无氮浸出物含量的趋势,对其他常规成分影响不大。普通制粒、膨胀制粒使总氨基酸量降低主要是由必需氨基酸含量的降低引起的,但差异不显著。这说明适当的温度、蒸汽、湿度对饲料中的成分有一定的影响。
4.2 试验用所有饲料均未检测出沙门氏菌,符合饲料卫生要求。经膨胀处理后的饲料其大肠杆菌数、细菌总数减少,这有利于减少乳猪、仔猪下痢。同时脲酶活性降低,增加了植物蛋白在乳猪、仔猪体内的消化利用率,降低了植物蛋白对乳猪、仔猪肠壁的刺激作用。
4.3 经膨胀处理后,饲料中一些物理特性得到改善,如硬度增加,粉化率减少,这将有利于减少饲料的浪费。淀粉糊化度的提高,使淀粉的消化利用增加。
4.4 本项研究表明,膨胀制粒工艺,如控制适度的加工参数,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饲料的理化性质,改善仔猪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从而改善仔猪生产性能,提高经济效益。